发布时间:2015-11-5 | 发布作者: 未署名
校一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科快速发展,管理学科优势初现,经济学科基础形成,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架构基本成熟,为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拥有轻工产业技术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学、国际商贸管理、物流管理、食品安全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会计硕士(MPAcc)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工程、物流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通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果。“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被正式批准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立“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三个研究中心,根据社会需要,立足前沿问题,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开展科学研究、政府咨询和社会服务,取得突出的成绩。
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承办“供应链食品安全管理论坛”、“天津市功能食品及食品安全战略发展研讨会”。以“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连续三年承办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天津科技大学分会场研讨会。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走进大学生天津科技大学分论坛。主办“天津市食品安全机制创新论坛”、2014食品安全多元治理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氛围、提升学校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
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实现大的突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科研项目、教育部回国留学人才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项目、天津市艺术规划项目、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国家级课题申报实现新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学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近五年学院科研立项159项,纵向立项116项,横向立项43项,其中国家级5项,国家级子课题5项,省部级42项,局级27项。科研经费达到694.9万元,年均138.98万元。其中王殿华教授的“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实现我校人文社科项目零的突破;杜子平教授的“时序非线性关联Copula分析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再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孙振清教授的“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综合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还承担了973科研项目“我国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宋清教授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国有农业运行绩效评价及改革方向研究”子课题;田先钰教授的“基于大孵化观的科技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获国家科技部资助;李莉副教授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究”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教育部青年项目。王殿华教授提交的《关于加强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建议》等多项咨询建议获市领导批示。五年来,学院获得天津市社科成果奖共计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五年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CSSCI/CSSCD、CSSCI扩展版、EI/ISTP检索155篇,北大核心271篇。出版国家发展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等7部专著。2014年发表三篇SCI论文,袁士芳论文《Protein imprinted ionic liquid polymer on the surface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with high binding capacity for lysozyme》发表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贺小莉论文《The complexity and fractal structures of CSI300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CSI300IF》发表在《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王伟论文《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Food and Feed and Their Impact on Food Safety》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王殿华论文《美国全球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启示》被《红旗文摘》收录于2013年第6期(总第18期)。朱建民论文《我国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构建与实证研究》被二级核心期刊《科研管理》收录于2013年第7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