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5 | 发布作者: 未署名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图书馆在校党委及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等中心任务,以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致力于创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
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投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逐年增加,保证了我校达到教育部高校办学条件指标中关于引进图书的要求(见《天津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根据教委批准的建设计划,继续完成天津市教委“十二五”综投“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资料中心的建设任务。为提高纸质资源质量和利用率,图书馆拓展师生直接参与荐购图书、期刊的渠道,定期开展网上荐购、举办书展、教师选书、教师推荐教学参考书等读者选书工作。
近年来,学校逐年提高数字文献资源购置费比例,数据库引进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兼顾覆盖,学术性强、利用价值高和受益面广等原则。2012年-2014年,学校拨专项经费连续购买国际知名的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结合我校发展方向和特色学科建设需要,图书馆主持完成了天津市教委文献信息中心“十二五”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2项;参加了部分数据库的联合采购。目前,我馆独立订购数据库8个,参加天津市教委联采和教委单独投资引进40多个中文数据库和30多个外文数据库。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数字化信息逐渐扩展传统知识资源的今天,数字化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我校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图书馆紧跟数字图书馆发展形势,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环境,加强数字化图书馆软硬件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图书馆信息化水平。2012年,我馆开始进行数字资源加工中心建设工作,使我校特色资源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为加入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奠定了基础。2014年开展了掌上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建设工作。积极做好食品安全平台建设,为我校申报国家级文科基地提供文献保障。与研究生院等单位密切合作,着手建设学位论文管理与利用数据库平台,系统收藏、管理研究生学位论文,实现学位论文纸质版本的收藏和利用。
资源共享渠道得以拓宽
2013年5月以来,我馆与天津市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TALIS)共享了3个资源整合型服务平台,其特点是能帮助读者实现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搜索。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的成功搭建,顺应了数字化时代信息媒介快速的更新换代,满足了读者对知识更新快速、精准、量大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我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为积极落实校党委“特色战略求发展、滨海新区做尖兵”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惠及广大师生、服务滨海新区,我馆与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就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共建、合作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完成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在我校的建站工作。
提升服务层次 助力校企科技发展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开展现代信息服务工作。我校图书馆自2009年起与南开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合作开展查新工作;2013年10月底,经学校批准,天津科技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正式成立。查新站的建立旨在提高科技立项和科研成果的水平,避免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成果鉴定、评奖失准等问题,促进科技立项和成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对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软硬件的建设与发展,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利用查新站为我校科研、教学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面,把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资源培训等信息服务推广到滨海新区等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密集优势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使知识资源服务辐射整个滨海新区,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智力支持。我馆已将建设科技查新工作站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在人才培养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力求从长计议,不断探索人才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育人职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发挥图书馆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和桥梁与纽带作用,实现从传统的服务职能向教育职能的扩展,2013年我馆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作风,先后与天津市部分高校图书馆、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以及宣传部、信息化办、研究生院、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后勤集团、食品学院、经管学院、包印学院等单位就育人环境、育人途径、文献资源荐购体系建设、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各单位、部门的交流,明确了育人职能建设的大方向,确定了以资源育人、环境育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思路。
在学校整体战略东移进程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图书馆将以更加主动和自觉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