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5 | 发布作者: 未署名
3月10日、11日,我校在两校区分别举行2015年春季开学研究生思想动态座谈会,来自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同学们根据自己春节返乡见闻和亲身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新变化、新发展的切身感受,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誓言,表示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勇敢担负起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心系两会 为发展喝彩
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同学们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大家自觉收听收看了大会的开幕式并时时关注会议进程,一致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催人奋进,在实事求是地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更多的反映民意,关注民生,缓解民难,谋取民利,处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让人民满意、百姓放心。
外国语学院赵丁同学说到:“两会”所形成的共识与举措,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新的气象,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和更优质的生活,更多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实现中国梦迈出自信而坚定的关键一步。海洋学院王立宇博士道出了广大研究生的心声: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抓住改革创新的时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注社会 为变革加油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效,同学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给予了理性的审视和思考。生物学院叶松同学指出:十八大后的两年多,反腐行动无论是在规模、深入性、密集程度,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希望党和国家能够由表及里、标本兼治,依法治腐建机制,将反腐进行到底,把权力关进“笼子”,把“钥匙”交给民众。经管学院的郭超义同学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领导,为全面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
雾霾、土壤修复与污水治理等问题也成为同学们热议的话题,反映了青年学子对社会、生存环境深深地关注、忧虑与思考。外语学院艾丹同学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培育绿色环保的理念,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让天空更蓝,让空气更清新,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获益者。
情系故土 为家乡点赞
机械学院的任静同学来自青海西宁,实地体验了刚刚竣工使用的西宁新火车站,切身感受了这座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的大气与便捷。包印学院王焕美博士则非常关注家乡山东半岛的海岛资源开发和利用,她在综合考察了国际上成熟经验之后,提出在合理开发岛屿的同时,要加强海岛的生态保护,用小岛的科学发展来撬动半岛蓝色经济的大未来。海洋学院赵美玲同学来自山西大同市,她介绍说这座有着“中国煤都”之称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绿色崛起的新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并蓄、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局面,并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大同去做客。
法政学院的陈佳琪同学来自洛阳农村,在谈到家乡的变化时,她骄傲地说道: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今村里不仅垃圾入池了、家园洁净了,而且还建起了花园、书屋和活动室,家美、村美、环境美的农村新面貌,让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享受。
面向未来 为成长加码
过往的研究生生活,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面对崭新的学期,大家信心满满。生物学院汤睿博士用“踏实勤奋、刻苦钻研”八个字与同学们共勉,并表示在新的学期,会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攀登科学的高峰。材料学院张晓倩博士表示要时刻把握学术前沿,重视学术交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主动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争取成为本领域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面对严峻的就业的形势,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就业本领,提高就业竞争力。食品学院石磊博士呼吁大家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扎根,去家乡立业,主动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机械学院郝裕同学正忙着研读政府对青年创业所出台的扶持政策,为自己的“创业梦”积蓄着力量:“在校期间我会着手开发产品,多方筹措启动资金,力求在步入社会之时能成功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座谈会上,同学们还就国际局势、时政热点、寒假社会实践、网络与生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此外,开学第一周,各学院通过深入研究生宿舍、课堂和实验室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并通过召开研究生干部座谈会、研究生代表座谈会、党团组织生活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和措施,对本学院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对应工作措施,以此进一步增强新学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