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5 | 发布作者: 未署名
“今天是3月5日,在第53个‘学雷锋日’暨第1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成立‘刘建东服务队’,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一方面我们将定期开展‘青春阳光助残’活动,号召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积极为有需要的残疾特殊群体提供帮助……”
3月5日,在我校“刘建东服务队”成立仪式上,刘建东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服务队的努力方向,并表示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传递“生命种子”,传播人间大爱。随后,我校第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良山向大家发起倡议,从践行、倡导、推动三个方面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刘建东,我校经管学院2008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他乐观积极,热心助人,勤奋执着,于2010年6月2日成功捐献200ml造血干细胞给一名白血病患者。曾获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中国红十字会最高荣誉“博爱奖章”、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一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
仪式过后,我校刘建东服务队一行来到河西区启智学校,开展“阳光助残”活动,与智力残疾的孩子们共度元宵佳节。活动中,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表演精彩的节目,向孩子们讲述元宵佳节的来历和龟兔赛跑的故事,做游戏、吃元宵…孩子们脸上洋溢出的天真笑容,将本次志愿服务的气氛推向高潮。
我校河西校区红十字会会长刘会超谈到,新形势下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已成为青年的一种自觉行为,并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与导向。服务队将一点一滴开展“青春阳光助残”活动,助推雷锋精神之“花”在天津科技大学持久绽放!
刘建东独白:小学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档介绍中华骨髓库的节目,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因无法找到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在等待中离开了人世。
大一入学后不久,偶然看到学校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中华骨髓库”这几个字,骤然就让我回想起电视里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我奔到采集现场,排队,填表,撸起袖子,扎针,抽血……就这样,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一年半后一天,我突然接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为一名初配成功的患者捐献骨髓。那一刻,除了激动和顿然感受到的巨大责任感,更多的是为别人带来生的希望的快乐。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
一周之后,我真正走上了捐献之路。2010年5月中旬,进行高分辨检查和体检,5月29日住进一中心医院,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虽然每天打两针动员剂,常引起呕吐等生理反应,甚至夜里都会因细胞亢奋跳动而难以入睡,但这都丝毫没有动摇过我的信念。
2010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中的刘建东
2010年6月2日,在天津血研所,从我体内成功采集了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并于当日下午输入了白血病患者体内。我会心释怀地笑了,终于用自己温暖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颗被病魔摧残的生命。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人生经历,也只是普通生活的一部分。五年来,我依然如同从前一样地生活,工作和学习。五年前的兴奋、满足,早已转化成为对病人纯粹的惦念。我想,默默地在你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悉心呵护也好,机缘巧合也罢,说不定哪一天它真的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种子总是要有的,万一结果了呢?
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你我携起手来,撒播希望的种子,传递人间真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