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努力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模式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7-12-01

  中国食品报网讯(记者叶青)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要求更加重视。被誉为“天府明珠”“香城”的新都区,在加快发展同时,把构建食品安全共治环境为执政者为民办事的重要方面,从前几年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坝坝宴集中设点办家宴的做法,到现在启动“用互联网思维,推进食品安全全民共治”的实践,体现出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新都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工作创新的先行者、探路者。

  近日,新都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席敏接受中国食品报记者采访,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点落脚点,实现社会共治的路径,监管机制体制等方面,谈出了新都的实践,以及自己的个人观点。席局长认为,监管不能停留于“上”,要沉“下”,沉到基层一线镇街(乡镇、街道政府机构)。席局长认为,食品安全监管监管虽然已经整合到位,基层监管所已基本建立,但人员力量薄弱,几个人管理一大片任务重,监管不留死角很难。着就需要整合和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各级乡镇街道政府机构应当在食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与监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协调,才能正真实现全面监管。

新都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席敏接受中国食品报记者采访

  对于监管机构整合,席局长谈到,无论是“三合一”“四合一”的方式调整,还是维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独立存在,关键是看,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是否弱化、人员队伍是否加强、监管实施是否落到实处,最终体现在人们群众对监管的成果是否满意。

  目前,新都区正在积极探索尝试“用互联网思维,推进食品安全全民共治”新路径。席敏介绍,新都区已在几个点作推进工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二维码为载体将企业主体信息、监管信息、抽检信息、投诉举报方式等综合内容发布,广大群众可以在生活消费中全面了解所消费的产品生产企业情况、如某就餐单位,名称、规模、地址、许可证、抽检情况、食品安全投诉方式、就餐环境视频。。。等丰富全面信息提供给消费者,使责任主体企业不是被动接受监管,而是主动站在自身发展需要、巩固市场客户需要,去做好保证食品安全。如果抽查出企业有不良信息,发布后消费者第一时间知晓后,对自身经营将带来巨大影响,这种方式也倒逼着企业主体主动抓好食品安全提升服务。“我们正在探索阶段,希望搞出一完善的运作模式出来。监管部门、责任主体、大众消费者都有效连接起来,我认为这种方式才是正真意义上的食品安全生活共治,但效果和方式还有待实践”席敏说。

  席敏说,新都区要在成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中,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创新的先行者、探路者。

  分享到:

2013-2014@版权所有 天津科技大学成果转化中心 | 西安科技大市场 备案号:津ICP备11001142号-10 技术支持:蜂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