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1
L-谷氨酸(L-glutamic acid)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医药、食品、人造制革、化妆品工业及农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国际上发酵法生产L-谷氨酸产酸率达18-20,糖酸转化率约65,而我国L-谷氨酸为12-16,平均糖酸转化率约60。本成果分别以课题组选育的L-谷氨酸高产工业生产菌株谷氨酸棒杆菌生物素缺陷突变株和温度敏感.... [详情]
本课题是将组合化学的液相合成原理应用到生物催化技术中,将待转化的有机底物通过连接桥或直接与可溶性载体聚乙二醇连接,使原本疏水的有机化合物完全溶于水相发酵液中,进行均相生物催化,避免添加有机助溶剂等对细胞和酶活力的影响,反应结束,通过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大分子聚合物溶剂沉淀特性,加入冰乙醇、乙醚等有机.... [详情]
植物病害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难题,化学农药在控制病情、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污染环境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生防细菌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造成污染,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枯草芽孢杆菌(Bacil.... [详情]
提纲:1、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路线:技术原理: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高效制备磷脂酶D(PLD)和磷脂酶A(PLA),以磷脂酰胆碱(PC)和丝氨酸(Ser)为底物在具有转酯活性的PLD作用下可生成PS和胆碱,PS和DHA在具有磷脂二位转酯活性的PLA作用下可生成2-DHA-PS。关键技术路线:对酶分子的定向改造和分子设计,获得具有高转酯活.... [详情]
分支链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应用广泛。本项目根据代谢工程原理定向选育的高产菌产酸水平大幅提高,基于代谢流分析的发酵过程优化也显著提升了菌株的生产性能。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平均产酸分别达55、45和35gL;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2、18.2和31.6;发酵周期缩分别为≤5.... [详情]
提纲:1、传统甘露醇发酵的特点:目前用于甘露醇发酵的菌株主要是乳酸菌,根据其代谢途径,果糖在甘露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甘露醇,如果以果糖为唯一碳源,它既提供能量,又作为底物进行转化,转化效率低,而且果糖价格较贵,不利于工业化生产。2、创新点:寻找廉价的底物进行生物转化生产甘露醇,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 [详情]
芦丁属维生素类药,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作用,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用于防治高血压脑溢血;糖尿病视网膜出血和出血性紫癜等,也用作食品抗氧剂和色素。本项目用槐米为原料通过脱胶和有机溶剂连续萃取的方法提取芦丁。通过调整溶剂的种类、比例和用量,提取温度和时间来提高提取率和粗产品的纯度。在.... [详情]